2025非核家園到底長怎樣? 以核養綠從何而起?
政經時事#15
為邁向2025非核家園目標 推動新能源政策
日期:105-09-17 資料來源:新聞傳播處
為邁向2025非核家園目標,並兼顧國際減碳承諾(*註1),政府已推動新能源政策-啟動能源轉型(太陽能、風力發電)與電業改革,帶動自主綠能產業(*註2)發展。
行政院指出,能源轉型與電業改革以長短期策略相互搭配,確保電力供應;同時積極推動節約能源及擴大再生能源發展,全面推動包括節能、創能、儲能及智慧系統整合等措施,希望帶動新興綠能產業發展與促進綠色就業(*註3),引領產業與全民共同朝非核家園邁進。
*註1:(2015年台灣『自主』減碳承諾,與兩公約國內法化情形相似)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為2015發展趨勢(BAU)減量50%;也相當於比2005年排放水準再減20% (資料 台灣發布自主減碳承諾 2030年降至2005年標準再減20%)
*註2(名詞):太陽光電、風力發電、生質能、燃料電池、地熱、海洋能等產業,用意在希望發展出有效利用再生能源的技術
*註3(動詞):從事農業、製造業、研究與開發(R&D)和行政活動,來保護或恢復環境質量。
行政院表示,新能源政策具體作為包含:
一、穩定開源及擴大需量管理,確保供電:
1.短期:
- 傳統火力電廠汰舊換新為高效率機組如期商轉(*註4)
- 推動 汽電共生發電可於夏月緊急增購制度
- 推動多元需量反應措施,包括時間電價(*註5)、計畫性減量(即節能)及需量競價(*註6)等
- 火力機組現況及歲修調度排程總體檢等措施
2.長期:
- 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抑低電力需求年均成長率至1.0%
- 擴大再生能源發展於114年達發電量20%
- 儘速完成「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增建天然氣卸收及輸儲設備,擴大天然氣使用
- 積極進行燃煤電廠汰舊換新為超超臨界高效率發電機組等措施。
*註4:商業運轉,即正式加入電力供電系統,發電供給用戶,從而賺取電費,為一種商業行為
*註5:反映尖峰、半尖峰、離峰不同時間的供電成本,因此訂定不同費率(資料:台電網站)
*註6:向用戶買回已簽約售出的電,可確保發電餘裕不足時,向用戶回售電來確保系統穩定不跳電(資料:台電網站)
二、推動節能極大化,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抑低電力需求成長:
除已採取技術研發、示範運用、獎勵補助、產業推動、查核輔導、教育宣導、強制性規範等七大策略推動節電工作外,經濟部現正規劃推動「新節電運動」,以政府帶頭、產業響應、全民參與等主軸,共同促進我國低碳能源轉型。
三、積極多元創能,促進潔淨能源發展:
1. 燃氣發電:加速完成「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增建天然氣卸收、輸儲設備,以擴大天然氣使用與低碳天然氣發電。
2. 燃煤發電:積極進行燃煤電廠汰舊換新為超超臨界高效率發電機組。
3. 再生能源:擴大發展至114年達發電量20%,發展過程將同時考量技術可行與成本效益面向,並採取分期發展方式,逐步帶動國內綠能產業發展
四、 加速布局儲能,強化電網穩定度:
1. 在提高再生能源目標同時,亦藉儲能技術發展來提高電網穩定度,如搭配大型儲能系統、抽蓄水力電廠(*註7)等。
2. 經濟部現正評估改善既有抽蓄水力電廠設備,增加電力系統調頻能力,以因應未來再生能源大量布建後儲能需求。
五、 推動智慧電網與智慧電表布建:
1. 智慧電網:為因應綠能饋電(*註8-1)需求,未來將逐步增加中南部綠電發展區的饋線(*註8-2)容量。
2. 智慧電表(*註9):目前已完成高壓用戶的布建,未來將儘速解決通訊技術問題,以及產品模組的開發與驗證,後續並搭配時間電價推動,以低壓用電大戶及都會人口密集區為智慧電表優先布建的對象與區域。
*註7:水力發電廠的一種,將離峰電力以水的位能儲存起來,換而言之,沒有自主發電的能力。(資料)
*註8:為發展綠能的一種基礎建設(可以想像成電線或水管)(8-1動詞8-2名詞)
*註9:數位電表,能精確計算用電量,供民眾及時計算電費,還能用APP監看("智慧"手機的概念)
六、 培養系統整合,輸出國外系統市場,拓展自主綠能產業。
七、 完成電業法修法及檢討電價機制,提供能源轉型所需的市場結構與法制基礎:
1. 電業法修法:目前係規劃以廠網分離(*註10)為推動目標,將綜合電業(*註11)進行分割,並開放發電業與售電業申設、代輸,以逐步開放用戶購電選擇權。
2. 檢討電價機制:經濟部目前正檢討新電價公式,就各界對現行電價公式所提修正意見,包括成本項目含括範圍、調漲與調降幅度設限、建立電價平穩機制等,一併納入檢討。
(撰稿:謝逸聆,電話:02-23410648)
*註10:發電、輸配電分開經營
*註11:發電、輸電、售電三合一
2025三大能源比較
天然氣(39%→50%)
- 占比50%:台灣的天然氣資源稀缺,勢必要從他國利用海運進口,而進口天然氣則可能面臨惡劣天候及軍事封鎖等國安危機,尤其是台灣在國際上處於一個非常劣勢的地位。
- 國內現有的兩個儲存設施不足以應付,勢必要加蓋第三個,但與預計之建地的住民及環保團體協調至今未果。能否趕在2025前達成預計的然氣發電量仍是未知數。
燃煤(40%→30%)
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研究小組)評估,光是靠提升燃煤機組效率或是轉而使用天然氣,都沒有辦法達到足夠的減排量。要讓世界免於毀滅性的氣候災難,不僅已沒有任何空間擴增燃煤發電,連現存的燃煤發電廠都必須盡速淘汰。
根據台電資料(台電歷年各種累電力發電量),2017年發電結構中核能佔比降至9.3%(2015年為16%),看起來確實是有往非核家園的道路邁進,但再生能源發電只有4.9%,相較以往並沒有增加多少(2015年為4.2%, 2016年為5.1%)佔39.2%,共77.8%。
雖然政府預計在2025年將燃煤占比下降至30%,但短期內綠能無法提升,又要降低核能佔比,只能燃燒更多煤來補足電力缺口。根據能源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18年燃煤發電佔比處於最高峰的44%,之後連五年的燃煤發電佔比也落在4成以上,直到2023年才會降至33%。屆時,燃氣發電量也將首度超越燃煤。換言之,燃煤電廠還要再火力全開五年。
短期內綠能跟不上來,又要降低核能佔比,結果就是要燃燒更多煤來補足電力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 堅持非核 嚴重空污 還得再忍5年)
PS這也是最近「以核養綠」的聲浪出現的原因
(簡單解釋:時間一樣都是五年,蔡英文的政策=以煤養綠→嚴重空污再持續五年;馬英九提出的概念=以核養綠→不會有污染,但核廢料要小心保存,以免輻射危機)
再生能源(5%→20%)
再生能源倚靠的是天氣,難免會有天公不做美的時,因此儲能即備載容量率就變得極為重要。
核能
因為前述的原因(進口天然氣有制裁問題;再生能源有儲能問題),做到零核能於供電上穩定性不足,德國是使燃煤電廠待命,但這又關乎到空污問題。美國商會建言:保留特定核電廠作為備用發電方案。
(小知識:核電廠的重啟需花上數年的時間,並非缺電時可以馬上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