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機場遭雷擊&一條跑道好搞剛
政經時事#11
![](https://71f0ffc8d8.cbaul-cdnwnd.com/838fa6edb7804a546ed41db8f994389d/200000312-5e9c45f95c/S__17489922.jpg?ph=71f0ffc8d8)
高雄小港機場在7/19日因跑道被雷擊,導致D滑行道與跑道交叉處有兩個破洞,到晚間9:30雖破洞尚未修補完成,但因受損區不影響起降,因此允許班機恢復起降,受到影響班機的大約有40班。
我們常常聽到機場跑道重舖需要半年甚至一年,到底機場跑道為什麼需要舖這麼久?跟我們一般馬路用的材料是一樣的嗎?
其實一條跑道要完成必須完成許多的程序,包括塗上許多層的混凝土、重新漆上標誌、設置跑道燈...,且一條跑道往往都是3000公尺起跳,工程標準也較我們一班的馬路來得高,也因此需要耗上許多時間。
一,如何能稱之為一條"合格跑道":
(在這邊我們不討論一些輕型飛機機場、草地機場、高山機場的跑道。)
(一)外觀
一條跑道分為許多部分:
1.防吹坪:以黃色折線箭頭指向跑道頭,為避免起飛時飛機的噴射氣流損壞跑道,並可作為緊急減速區使用。
2.跑道入口內移:可用於滑行、起飛和著陸滑跑,但設計並不是用來使用於起降,因此並不適合著陸,在上面有內移箭頭,指向跑到適合著陸處。
3.跑道:用於實際起降用,於其上有跑道中心線、目標點標誌、接地段標誌,並於跑道頭尾註明跑道編號。
4.跑道燈:用於讓機長能看清楚跑道輪廓,並讓飛機能在夜間順利起降。
![](https://71f0ffc8d8.cbaul-cdnwnd.com/838fa6edb7804a546ed41db8f994389d/200000261-4c5ba4d5df/%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2018-07-26%20%E4%B8%8B%E5%8D%886.34.56.png?ph=71f0ffc8d8)
(二)縱剖面:材質
表層:由鋼筋混凝土(PCC)或瀝青混凝土(AC)構築而成,直接承受飛機的重量和降落時產生的作用力。
基層:主要由經過粒徑篩選的碎石所組成,分散來自於表層的應力,並且負責跑道的透水與排水,並防護由下而上的水或泥不會一路殺到表層去導致表層發生破壞
基底層:與土壤和基層結構接觸的交界層,主要以分散應力為主。
底層:泥土地的土壤層。
(二)跑道材質 資料來源:Fabg's航空、軌道、交通生活部落格
WAN閱讀:ACN&PCN-跑到彈性的衡量
二,小港機場跑道整建工程:
高雄小港機場在去年9月份成功完成跑道整建的招標工程,預計約一年可完工,廠商則表示:因高雄小港機場僅有一條跑道,因此施工將採夜間宵禁時間施工,使對旅客影響降到最低。
柔性的瀝青材質優點是噪音較低、舒適度高且維修成本也比剛性材質來得低,但缺點就是承載的力量也相對較低。小港機場的跑道表層原為剛性的混凝土材質,這次的工程預計鋪上25公分的瀝青在3150公尺長的跑道上,其工法十分耗時,需要來回鋪五次的瀝青,並重新調整跑道燈、跑道旁的綠帶等,更將是全台灣第一座擁有瀝青材質跑道的機場。